-
-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院19号楼
- 电话:010-58356984
- 邮编:100028
- 传真:010-58356979
3月以来,中国开云(中国)集团天飞冲刺首季“开门红”的劲头更足了。
提到攻坚一季度生产任务,厂长李红卫介绍起了“前起落架接头衬套更换”项目团队,团队负责人张德琪是近几年新进厂研究生,如今已经成长为可独立负责项目的技术骨干。据介绍,该项目是结构维修厂的首次尝试,由于飞机前起落架衬套安装要求高、更换难度较大,一拆一装之间,对技术员技术水平、一线操作人员操作能力都是极大地考验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,张德琪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拆解问题,由于原机衬套安装得严丝合缝,传统手段很难拆解,为了快速、高效完成任务,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款支撑件,利用螺栓的转动,将衬套从机体中拔出来。这事说来简单,实际操作却不容易,支撑件的设计既要满足省力、简单、高效的要求,还要满足厂内现有加工条件,其难度可见一斑。但面对大家的肯定,张德琪却颇为腼腆地说:“这些都不算什么,最难的还是新衬套的安装工作,之所以能够成功完成首次衬套更换,主要还是靠一线人员精湛的操作水平。”
旧衬套拆卸后,又面临着新衬套如何正确安装的难题,衬套配合过盈量大,安装时想要成功嵌进去,就需要用到“热胀冷缩”原理,一一将衬套用液氨冷冻二十多分钟,使其体积变小,并在其恢复到常温之前完成安装操作。“冷冻后的零件从液氮中取出来,几秒就会恢复到正常大小,在此期间,由于衬套温度过低,操作人员只能用较长的钳子完成操作,难度很大。”张德琪说,“负责实际操作的张伟和郭金玮二人为了确保成功完成任务,事先用旧衬套将安装动作练习了无数遍。”
即便这样,首次安装也没能一下子就成功,因为冷冻过的衬套不只要装进去,还得确保与原定位孔百分之百重合。失败了就从头再来,不够熟练就继续练习,在他们一次次的重复下,团队不仅顺利完成了首次衬套更换工作,还成功测试出了衬套转动的极限值。提到这个张德琪非常兴奋:“这项极限值对衬套安装工作十分有用,有了这个数据,以后的更换工作就会容易很多。”
首次更换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结束,相信在他们不断创新、精益求精之下,这项工作日后会完成得更加出彩。除该团队外,结构维修厂其他人员也在攻坚“开门红”的战线上不断拼搏。王德亮、张金龙等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他们负责的机身气密、油密试验一旦开始,现场就24小时不能离人,不管白天还是晚上,都要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压力表数据。为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,他们一忙起来就“不着家”,连午休时间都不离开岗位。还有为了外场保障工作,从春节后就长期出差在外,连家人生病住院都没能及时赶回来的技能专家陈春、李建强……在千千万万航空人中,他们只是最普通的一员,却用坚守诠释奋斗的意义,让普通的岗位变得不再平凡。